区域一体化、数字化,体育产业的新增长极

    2021-05-06 评论0

公众号 | 互联网+体育

作者 | 子系

 

近日,第一届长三角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论坛和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体育分论坛相继举办,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两场论坛的举办,让体育区域一体化、数字化发展,再次受到高度关注,为区域体育和数字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命题。

 

2020年,由沪苏浙皖一市三省体育局联合印发的《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对体育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有了理念引领和政策支持,同时也加快了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步伐。

 

近期论坛话题直指数字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区域体育一体化)、探讨数字与体育融合发展(科技+体育)、数字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 1 — 

 区域体育一体化 

当前,体育之所以要重视区域体育的一体化发展,是因为区域体育一体化可以实行体育硬件设施共享,以及体育技术软件的支持,二者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从而共同带动区域体育活动的发展。

 

小到社区、学校区域体育一体化,大到川渝地区体育一体化、京津冀地区体育一体化、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都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川渝两地体育部门共建“川渝体育圈”,合办世界性体育大赛,早前还传出两地合办夏季奥运会的举动,都说明了区域体育发展正在成为各地推进体育产业的重头戏。

 

川渝体育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体育界的关注,今年2月,重庆市与四川省体育局、成都体育学院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作协议》,直接让双方的合作迈入发展“快车道”

 

2035年重庆要基本建成体育强市,让重庆成为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而到2050年,重庆将全面建成体育强市。届时,重庆市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城市影响力西部领先、全国前列,体育成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事业。

 

而四川省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到2023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300亿元,到2035年直接向突破10000亿元大关迈进。

 

2035年川渝两地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12000亿元,双方在区域体育一体化的发展中充满着无尽的想象力。

 

毫无疑问,区域体育的发展对于体育产业的带动力是巨大的。

 

在推进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2018年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就达到8620亿,较上年增长16.2%,约占当年全国体育产业比重三分之一;实现增加值达2948亿元,较2014年增加值翻一番。

 

通过长三角体育产业对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贡献,我们能够非常直接地看出,区域体育发展的增长动力日渐突出,现在面对新的考验,业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重要的增长极。

 

— 2 — 

 数字与体育融合发展 

 

对于数字与体育融合发展,南京体育学院校长杨国庆表示,社会已经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是体育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技术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红利释放的新阶段,有效激活数字要素潜能和红利价值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对数字化发展的新形势作出了判断。

 

而在体育领域,“数字体育是支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数字体育将拓展体育生存空间和可持续发展活力。在后疫情时代和‘数字原住民’时代,体育线下空间收缩、运动社交价值下滑,数字体育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现实虚拟叠加拓展空间,通过体育与生活和社会深度衔接,提升运动的社交价值。”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如是说。

 

在“十四五”时期,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各种智能设备制造等技术和支撑下,体育也在积极寻求与科技融合,各地不止一次地指出要鼓励体育企业创新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AI、VR等新技术,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态。

 

在国家大力培育新型消费,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时,发展数字体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数字化技术当前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通过数字化潜在优势,能够让数字体育服务业呈现多元丰富的新业态,提升体育装备制造业质量并开发新产品、互联网平台将开发更多数字体育内容、提升用户观赛体验、带动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等。

 

当前,数字科技在体育领域已经得到大范围应用,但想要充分利用科技赋能体育,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 3 — 

 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一直有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从业人口一直存在巨大的缺口,如果再细分到新型体育科技人才领域,专业人才更难得到保证。

 

当前,利用VR远程打球、人机对战、智慧化场馆建设、OTT(Over The Top)视频流媒体直接推送、OMO(Online-Merge-Offline)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等都已经成为现实,科技对于体育的赋能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想象。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对体育智能科技和体育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体育智能科技和体育大数据的供给侧还存在诸多不足。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沈燕飞提出当前我国体育科技发展的落后之处:

 

第一,我国的高端体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处于国际技术领先地位的体育科技企业依旧较少;

 

第二,体育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过程中,数据获取方式、数据维度、数据质量、数据标准、数据安全等问题还需要有效解决;

 

第三,智能化的科技手段和体育研究的成果尚不能充分满足竞技体育的实际需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实际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还做不到方便快捷的利用科技手段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四,科技助力体育的政策供给不足,体育科技人才数量缺乏、顶尖专家缺失、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第五,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体育科技整体基础研究能力不足,高水平体育科技实验室数量短缺,研究成果质量以及转化能力均有待提高。

 

自主创新、数据应用能力的不足,正是由于体育科技人才缺乏所导致,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近乎迫在眉睫。

 

在刚刚公布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部门预算中显示,科学技术(类)应用研究(款)机构运行(项):2021年预算数2349.83万元,比2020年执行数增加25.58万元,增加1.10%,也体现出体总局对于体育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

 

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企业都在持续加大对于体育科技的投入,我们也能够清晰地看到国内外体育领域拥抱科技的大趋势,数字与体育的结合也正如潮水一般涌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维宁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12
互联网+体育

说点什么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迈入了高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