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下的足球,萌芽中的青训

    2021-03-08 评论0

 

 

作者 | 洛轸念

苏宁时代落下帷幕,卫冕冠军以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方式轰然倒下。

此时,距离苏宁挥舞金元巨棒,信誓旦旦迈入职业足坛,不过5年。

5年时间里,苏宁为江苏足球带来了首座中超冠军奖杯,创造了历史。与此同时,卫冕冠军直接解散,却也开创国际足坛先河。

一出悲喜交加的魔幻现实主义大戏,正在苏宁足球俱乐部上演。苏宁并不孤独,天津泰达同样在鬼门关前逡巡徘徊。

中国职业足球进入第28个年头,哀鸿遍地,依旧“愁云惨淡万里凝”,走到了刮骨疗伤的关键路口。顶级联赛俱乐部的相继坍塌固然令人绝望,却还不足以将中国足球绑上绞刑架,野火肆意的当下,国内足球青训正悄然发展。

— 1 —

金元足球,爱过,更恨过

苏宁宣布暂停运营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众多江苏球迷的口诛笔伐,俱乐部官方球迷组织也倒戈相向。不仅如此,更是将战火扩大,发起了抵制苏宁的活动。印有“抵制苏宁,人人有责,还我江苏队”“热爱生活,热爱足球,远离苏宁”等标语的图片在江苏球迷圈广为流传。

爱与恨,似乎在一夜间逆转。

仅仅三个月多前,苏宁夺冠后,兴奋的江苏球迷买下了上海虹口体育场地铁站口的一块广告牌,赫然写上“江苏是冠军”来宣泄内心的喜悦。如今再提苏宁,“罪人”“滚蛋”等谩骂,不绝于耳。

球迷控诉,苏宁入主以来,为突出企业品牌,一直宣扬“去江苏化”,从未真正亲近过球迷、尊重过脚下的这片土地,苏宁旗下媒体PP体育社区板块中,关于俱乐部名称的表述一直是“苏宁易购队”,俱乐部沦为了企业的私有玩物,工具和筹码,如今利用价值耗尽,便弃之如敝履。不仅没有违背了传承江苏足球的诺言,还直接给江苏足球“拔了管”。

突出企业品牌,成就集团商业价值,本也无可厚非,商业活动不是做慈善,投入巨资,自然希望有所收获。作为国内金元足球“引路人”的广州恒大,是最早利用足球成就商业价值,吃到螃蟹的俱乐部,目前看来,也可能是唯一一个。

投资足球十年里,恒大赚的盆满钵满,2009年,其销售额刚过300亿,2019年,超过6000亿,飙升了20倍。

恒大的成功,让苏宁、华夏等众多企业看到了成功的“捷径”,资本的不断入局进一步造就了中超联赛的“繁荣”,随着大牌外援的引入,“第六大联赛”的口号愈发响亮。

然而,恒大的成功不可复制。随着政策红利的消散,原本打算跑马圈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企业发现,投资足球成为负担,无论是政策土地还是企业品牌效应都远远未达到商业预期,一心借鸡生蛋,最后一地鸡毛。

足协的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改革,甩掉包袱的契机。于是,“该关的关,该砍的砍”,索性就此退出。

— 2 —

泡沫之下,亦有成果

金元足球并非一无是处,疯狂投入后,随着联赛的关注度大幅提升,不少青少年就此走上绿茵场,种下了足球梦,在青训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金元足球之前的中超球员更可怜,中超某啤酒赞助商甚至用啤酒抵扣给球队的赞助费。”长期关注中国足球青训,拍摄出《中国青训故事》的一线足球媒体人张沛沛告诉互联网+体育。

他认为,金元足球对中国青训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首先,年轻球员能拿高薪吸引力十足,其次,基层青训为俱乐部输送球员能取得一定收益,这些钱至少能补贴一部分教练员的工资,“目前基层教练员工资依旧不高,经常因为活不下去而转行。”

在中国足协要求加强梯队建设的政策下,中超各队纷纷加强了青训投入。资本的魔法在青训领域,开始生效,恒大便是其中佼佼者。自2012年建立足校以来,恒大足校已经有6人入选恒大一线队、18人入选恒大预备队、62人入选恒大梯队,为各级国家队输送了多达136名国字号球员。

但类似恒大足球,愿意持续在青训投入的“土豪”俱乐部并不多,相比资本在一线队的呼风唤雨、立竿见影,青训投入周期长、见效慢,商业价值大打折扣。

苏宁暂停俱乐部运营的公告中概述其经营成果时,也重点提到,“引入了欧洲足球青训体系,完善青训体系,打造出从U12-U19整建制的梯队序列”。随着俱乐部的停止运营,青训成果或许无从验证,但从其去年违约关停沈阳国际米兰青训营等事件中,或许可见端倪。

“金元并没有投到青训或者是梯队建设上面,只是投入到了一线队以及这种高价外援和天价违约金上,跟青训有多大关系?”江苏凯撒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徐成震告诉互联网+体育,即便有球队引进或者照搬国外的青训体系,但由于国内缺乏足球文化大环境的土壤,也很难生根发芽。

更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俱乐部的青训投入更像是“面子工程”,或者是给足协“交作业”。

苏宁青训的情况,或许是不少“土豪”队的青训缩影,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足球小镇,究竟几分为足球,几分为地产,恐怕只有建设者自己知晓了。

随着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不断退出、解散,艰难培养起来的脆弱足球文化,在经历风雨后,还能留存几许,也要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但无论如何,中国的足球青训依旧在风雨飘摇中,砥砺前行。

— 3 —

看不到的角落里,青训在生根发芽

不断加码的政策,推动了一座座足球学校拔地而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报告(2015-2019)》提出,到2025年再创建3万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依托于校园足球政策,国内足球文化不断积累。

以江苏足球为例,2011年江苏省体育局足管中心恢复了省内13所地级市业余体校,重新开始启动足球项目。在此基础上,原足管中心进行基层选拔,组建江苏省各级梯队,战果斐然,居于全国前列。

“江苏省教育厅非常重视校园足球,目前至少在足球人口上,有着显著的提高。”对青训基数和水平的变化,徐成震有着切身体会,“99-03年龄段的球员,无论是足球人口数量还是竞技水平都非常差,04-05年龄段有所提高,07-08年龄段则要好很多,09-10年龄段以后,至少在足球人口基础上越来越好。”

但受限于国内青训基础先天不足,仍然有大量的课要补。“09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是很好,但仅靠这一批孩子就够了吗?职业梯队的球员体量、工作人员的能力以及青训体系都没有什么明显改变。”张沛沛忧虑道。同时,他也指出了目前青训工作存在的系列问题:

1、缺乏完善的青训补偿机制,足协有条文却难以监督执行,不执行也没有处罚;

2、没有完善的青训赛制,去年青超完全停摆,很多俱乐部梯队一年没有比赛;

3、U13以上球队体量太小,平均下来一个市只有一支球队,有些地方甚至一个省一支队球队;

4、校园足球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教练员水平低,教练员培训机制有问题。很多教练员讲师不带队,带队成绩好的教练员不愿意当讲师,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好的青训教材;

5、营销宣传缺位。国内的初高中生全国大赛虽然有直播,但主办单位光做不说,缺乏曝光度;

6、多头领导,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流动不便,编制问题难以解决;

7、名额分配问题,上大学需要等级证书,取得等级证书就要参加体育系统或者教育局系统比赛,一些高水平地区的球员甚至没有机会参赛,严重限制了地方的足球水平上线。

“一批批好苗子,被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卡掉后,还能剩下多少呢?”张沛沛无奈道。

与之相对应的情况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足球青训机构依旧难以收支平衡,盈利困难,不断“透支足球人的情怀”,甚至连恒大足校都开始出让场地,寻找优质伙伴合作办赛、办班,借此开源节流。

“中国足球的未来在校园。”徐成震和张沛沛不约而同道,随着国家在政策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会吸引更多的优秀教练员留在校园,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孕育出更多的足球人口。

纵然问题重重,但一切仍在向积极的方向不断迈进。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足球赛事开始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一茬茬在绿茵场上飞奔的足球小将身上,孕育着中国足球的希望。

星光虽弱,总有星火燎原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维宁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12
互联网+体育

说点什么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中国职业足球走到了刮骨疗伤的关键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