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健身领域的“世界观”趋于统一之后,乐刻拿出了不同的“方法论”

    2020-01-14 评论0

 

 

健身领域现在几乎有个共识:教练正在成为领域内的核心资产和内容载体。世界观趋于统一的时候,方法论决定了各个公司的差异。

“创立乐刻之前,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人。”经常打趣自己是“90后”的韩伟,并没有继续聊创业之后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但,近几年他却经常出现在凌晨三点的朋友圈。“我每天只睡4个小时。” 

韩伟的勤奋取得了被他人定义的成功——2019年底,福布斯中国首次推出“社交新零售影响力TOP30”,韩伟当选中国零售行业领军人物。与他一起得奖的,是阿里巴巴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喜茶创始人兼CEO聂云宸等。

但韩伟在转发这条新闻时的配文,也似乎表达了他自己定义的成功:“希望在2029年之前,30能变成1。” 

30到1,乐刻和韩伟的底气,来自何处?

 

“健身教练新十年计划”与客观存在的行业困局

1月10日,乐刻运动联合微信支付、腾讯视频、IDEA、IWF等发布“健身教练新十年”计划。会上,乐刻运动创始人韩伟宣布2020年计划投入1个亿,并且未来每年投入增加20%,搭建教练职业发展的良性生态,以期未来十年,让教练有更高收入和更优的职业发展,扭转社会对教练这个职业群体的认知。

社会对教练的认知是什么样的?在大众的认知里,提到健身教练,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游泳健身了解一下?”“我们的年卡又打折了。”和“遥遥无期的店面装(跑)修(路)通知。”

与理发店被人诟病的“Tony”们一样,如今在一些健身房中,对教练的要求更偏向“销售”课程和年卡,而非体现职业技能的“教授”健身知识和技法。这样的行业现状,加之预付费制健身房存在了十几年的问题,造就了大众对整个健身行业和教练职业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和误解。

数据层面也反应着教练行业存在的困局。《2019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职业教练的平均年龄大多在 24-28 岁之间,超过40岁的教练仅占教练群体的1.4%,从业时长超过10年的只有2.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龄25岁以下教练占比高达 44.7%,而且几乎每家健身房都会找到18-20岁的教练——在大众乃至行业从业者的认知里,健身教练都不是专业积累型职业,而是“吃青春饭”的行当。

这显然是不正确且不科学的。对于医生、教师、律师等行业来说,从业时间越久,积累了越多经验的从业者会得到更好的待遇和更多的认可。而对于健身教练来说,没有明确的晋升路径,年纪越大却越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世界观的统一和方法论的差异化

“教练是健身房的核心内容与服务的载体。”自威尔士健身被收购之后,中国健身行业似乎真的来到了一座名为“下一个20年”的里程碑。走过这座里程碑,教练的身份,至少在业内得到了认可。但显然,这样的认可还不够。

最直观的体现是工资。几年前,如果不依靠卖卡的提成,一个健身教练月收入破万或许是一件很难的事,但现在打开招聘软件,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教练的收入在提高,其中,团课教练工资提升得更为明显。

但,高价挖人会让行业陷入另一个恶性循环,人才流失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大的伤害。另外,高价挖人的企业,会要求教练做更多“对得起他们工资”的事儿,可对于教练尤其是团课教练来说,高强度的授课会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长度。

 

对于乐刻来说,一直致力于打造平台的他们,决定与教练打造一种不太一样的关系,从雇佣关系变成合作关系。

“乐刻平台上全职的教练只有不到1%,可以忽略不计。”乐刻运动教练供应链负责人任兴荣透露的数字,远不如他带来的理念令人震撼,“那些非全职的教练,我们不叫他们兼职教练,而是平台型教练。”

韩伟以另一种维度解释了“平台型教练”:“优步不会买下私家车,爱彼迎不会买下那些民居,他们都是搭建了平台,既服务用户又帮助司机或者民宿的主人,乐刻要做的也是平台。”

作为平台,乐刻为平台上的7000名教练搭建了一条包括六种职业发展路径在内的“地铁线路图”,这六条发展路径分别是:

  • 让教练做大咖的培训师方向;

  • 把教练打造成明星的“高收入”方向;

  • 让教练用既有技能和经验做“教授”的“课程研发”方向;

  • 与教练一起赚钱,鼓励教练当老板的“门店合伙人”方向;

  • 充分开发教练领导潜能,让优秀教练帮助更多人的“运动管理”方向;

  • 帮助教练打造自己IP的“健身网红”方向。

 

一般来说,让教练“为我所用”,和看待教练如同看待“自己家的孩子”一般用心培养,这是健身行业内老板的两个思维方式。就乐刻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们更倾向于后一种:为教练们规划好未来十几二十年的生活,而不是高薪挖过来成为全职教练之后压榨他们的剩余价值。

 

关于愿景和资本

 
除了服务教练和用户,乐刻还一直想用平台思维打造一套解决方案,帮助到现在的健身行业。

据韩伟透露,借助已经搭建好的平台和相对成熟的技术,乐刻的门店合伙人已经有了近百位,而且每一位门店合伙人都从中赚到了钱。“我们不敢说改变传统健身,但我们可以为300平米的小健身房提高效率,带来价值和利润。”

如同马斯克把特斯拉的技术“开源”一般,乐刻未来也打算把自己花费重金打造的成熟的技术“开源”;

同样,如同马斯克一般,韩伟这样做并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他们都觉得乐刻的所作所为比较‘二’。”

之前有投资人跟韩伟闲聊:“老韩你要是,不说实话,讲个好听的故事,我们可能就投你了,但你说要做健身房要用技术搭建平台还要开源,我们没法投钱给你。”

韩伟回忆当初,依然坚持自己创业的初衷:“如果为了赚钱,我们的创始团队留在阿里巴巴不好么?在那儿我们赚到的钱可能比现在还多。但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个平台帮助健身行业摆脱现在的现金流模式,回归服务,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只有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行业才能有光明未来。健身行业归根到底是服务业,核心依然是人。”

 

 

同时韩伟还表明了一个观点,乐刻并非一家做健身房连锁的企业:“乐刻希望能够成为‘国民健身房’,我们也不介意帮助更多健身产业同仁发展,因为我们的愿景是做成平台,服务到整个健身产业,从平台到企业到教练到用户,这是个S2B2C的逻辑。但我们创业之初国内的健身行业大多数是预付款年卡制度,我们就只能自己做个健身房出来。”

如今,乐刻方面给出的数据是2019年开门营业的乐刻健身房,不管是合伙人还是直营店都在盈利。“我们把一个不太能挣到钱的、用卖预付卡跑路挣钱的行业做到挣钱了,我们用这个思路和这套系统可以去赋能游泳池和篮球场,但我们还是要做健身,因为健身行业我们的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价值,大多数运动的基础训练也是在健身房里。我们做的事儿,一定是大众的而非小众的。”从韩伟的话里,我们能够听出这个曾经的“阿里人”的逻辑——做有价值的事儿,比赚到眼前的钱更让他有干劲。

既然现在有了正向的现金流,乐刻有没有想过继续对接资本或者上市呢?“人人都知道这是个好公司,但现在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我们选择利用自己挣到的钱和库存的银子匀速前进。至于上市,那也是个目标,但不急,我们先把5000家店的目标实现吧。”

回到本文开头,韩伟“30到1”的目标。

如果说把乐刻做成一家好公司、挣钱的公司,是他人评价韩伟“成功”的标尺,那么韩伟坚持自己创业初衷,坚持让乐刻做对健身行业有价值,坚持对教练的投入和坚持服务用户,或许,才是韩伟希望乐刻能“从30变成1”的底气所在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维宁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12
互联网+体育

说点什么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健身领域现在几乎有个共识:教练正在成为领域内的核心资产和内容载体。世界观趋于统一的时候,方法论决定了各个公司的差异。